宋代男子簪花习俗的成因,离不开宋人审美观念的改变_簪花
2021-5-28 8:54:20272
引言
早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男子簪花的现象,但远远不如宋代男子簪花之风盛行。宋朝时期,皇帝不仅喜欢赐花给官员,而且鼓励他们簪花,皇帝本人也喜爱簪花。宫廷男子簪花之风传到民间,引起了民间争相模仿,宋代男子簪花习俗对周边国家和后来朝代影响甚大。簪花本是女子专利,为何宋代男子却喜簪花呢?
1、审美观的改变和花卉经济的影响
首先是审美观念上的改变。自古以来女子一向喜爱花朵,并且将娇艳的花朵戴在头上作为装饰,仿佛簪花是女子的专利。但事情并非如此,宋朝之前就有男子簪花,但只是小部分人的爱好,还未发展成为一种风气。宋朝时候,男子簪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宋代经济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市民文化也得以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人的审美观念。宋代推行文人政治,大开科举,使许多寒门子弟跻身仕途。这些寒门子弟进入上流社会后,将民间世俗化的审美带入了上层阶级中,导致了簪花风气的繁盛,男子簪花成为了一种风俗。宋代皇帝与君臣和睦相处,皇帝对官员实行赐花之举,表示对官员的信任,而被赐花之人也愿意将花戴到头上以表恩宠。宋代士大夫阶层通过簪花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行为,来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其次,自宋朝建立以后,经济发展带动了花卉市场的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簪花风俗的发展。如果宋人想要簪花,那必须要有充足的鲜花才能满足这个需求,花卉经济的发展使宋人能接触花卉的机会增多。南宋时期,人们对花朵青睐有加,街头上从来不乏卖花、买花之人,带动了簪花的风气。上至贵族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戴花出门。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直接刺激花卉消费旺盛,男子簪花场景数不胜,簪花风气与花卉经济相辅相成,相互成全。
2、花朵的美好寓意及人们对生活的向往
人们对花朵有一种特别的向往。花朵芳香浓郁、婀娜多姿,宋人认为花朵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有着吉祥的寓意。自古以来,历代帝王都喜欢祥瑞之物,觉得能够使国运亨通。到了宋朝时期,宋朝君主觉得花朵是天下太平的代表,所以不仅喜欢赐花,也喜欢亲自戴花。而有一些官员将簪花与自己的仕途联系在一起,希望借助花的好寓意,让自己能够平步青云。士子们则希望簪花,让自己能够跻身仕途,跨越阶级。
《钱塘遗事》记载:“两观天颜,一荣也;护传天踏,二荣也;卿宴赐花,都人叹美,三荣也;布衣而入,绿袍而出,四荣也;亲老有喜,足慰倚口之望,五荣也。”
由此可见,众人以参加宫宴和获得皇帝赐花为荣。男子簪花中,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芍药,芍药是花中的贵族,花开时被视作祥瑞之兆,当时有个故事就是说,芍药开花时,城中一定会出宰相。王安石及另外三个好友曾在扬州城赏花,见芍药开得正好,四位文人雅士就摘下花朵戴到头上,后来这四人果真都成为了宰相。这种略带神秘色彩的典故以及芍药自身的寓意,让宋人非常喜欢芍药,从此芍药和官运仕途便联系了起来,这为芍药增添了几分富贵之气。芍药有一种珍稀的品种名叫“金缠腰”,这种花色彩奇特,又十分稀少,能用来簪花的都不是普通人,而是高官贵族。
普通士子在科举考试前簪上芍药,也希望自己能够中举。而通过科举取士后的士子,则希望能够得到皇上的赐花,这代表着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努力被帝王所肯定,一旦获得赐花,便是光宗耀祖。此外,百姓簪花则表示对风调雨顺的美好期望。在宋代,男子簪花不仅是有装饰的意义,更多意味着宋人对生活的向往。
结语
宋代男子簪花的习俗,不仅对周边的民族和国家有所影响,也推动了后代簪花习俗的发展。由此可见,这种簪花风气传到了金国,导致金国礼仪中也有关于男子簪花的记载。在金国举行的宴会中,不只有簪花环节,百官也以簪花为荣,每每遇到大风时,金国官员满头的花朵都被吹得摇摇欲坠,行走困难。宋代的簪花习俗也传到辽国,宋朝使者前往辽国时候,辽国君主都会赐予使者花朵,让他们当场簪花。
除此之外,后代也延续宋朝男子簪花习俗。如元朝也有簪花的习惯,有些男子在重阳节时,会簪花来缅怀古人,可见宋朝男子簪花习俗的影响之广。
参考文献:
《钱塘遗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