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象·非遗未来_牡丹
2021-6-12 8:33:54181
原标题:静象·非遗未来 | 一缕幽香绕洛阳,探访神都牡丹香
非遗未来
寻访非遗的旅程
4月牡丹,最为灿烂,一株绽放的牡丹,实在让人赏心悦目,牡丹花香气怡人,清幽淡雅,可观赏也可入药。
洛阳此行,我们遇到了以牡丹制香的李文双老师。
拜访李文双老师
初见李老师,便能感觉到老师身上所散发的与众不同的气质,在来去匆匆的人群中与周围聒噪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举手投足间尽显从容不迫,一言一语漫着云淡风轻,看似随性却不乏礼仪规矩之态,与老师交谈,也能叫人心如止水,散去浮躁之感,端正心态。
如果说制香和香礼文化均需长久沉淀,那么终日与香作伴、以香为友的老师也一定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实现了自我沉淀。制香理念与人生理念相融,由内而外自然散发,正如牡丹香作品一般底蕴深厚,香气浅淡而持久,才显如此宁静平和、从容随和之气质。
静象拍摄 李老师的作品《闻香识洛阳》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洛阳牡丹始栽于隋,在唐代尤为鼎盛,牡丹香制作技艺便源于盛唐,在发展中融入盛唐文化,成为洛阳牡丹文化之一,其工艺流程与制作方式亦有独特之处,可以牡丹花单独成香,亦可将牡丹花与其他香料结合,制成牡丹合香。
静象拍摄 李老师的工作台
“关于技艺的传承,我们有历史文字记载的是在雍正九年。”李老师生于香匠世家,从小便跟随爷爷学习制香,如今已是牡丹香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研香制香之时亦注重研究和丰富香礼文化,“传承香礼文化,传习经典香方”的理念贯穿技艺传承之始终。
香礼存在于制香的每一道工序流程,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和沉淀才能呈现出来,除了传习制香技艺,她常以开展论坛会、演讲课的方式向大众展现香礼文化。
静象拍摄 香槌
牡丹香制作技艺以古法制香,保留香的精髓,又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对香的配方和使用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小巧香槌以种子为主要香料,缓敲轻捶,缓身之疲惫;精致香簪既可作饰物,也具养生功效;与针灸相比,香灸香气更为浅淡,穿透力却更强,以纯阳之气滋养身心,消除皱纹更胜一筹;香牌于衣之上为压襟,挂腰之间为步摇,走路生香……
静象拍摄 香簪与香牌
牡丹香从种植到采摘、从磨合到炮制,需经过多道工序,除了对工艺要求十分严格,对制香人也有诸多要求,需怀恭敬、感恩、包容之心,在慢节奏中学习、体验、认识香,知道做香的意义为何,才能习得香礼文化。
静象拍摄 香牌
识香鉴礼 承古文化
香涵和谐,牡丹为君。
“制香跟中国的和文化是有关系的,香做得和谐,香气才好,我们做的合和香,以牡丹花为君,其他香料为臣,找到它们各自的功效然后合成新的香。”于李老师而言,制香源于传统文化,也是将传统文化融入香的过程。传承牡丹香制作技艺,要让世人品得牡丹香之气,识得牡丹香礼文化。
静象拍摄 《牡丹香韵》
香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场景中,与礼仪共成一体。
“每个礼都是离不开香的,我们就是通过香把礼仪文化给呈现出来。”在现代,结婚的礼、祝寿的礼、敬事礼、成人礼等,任何事都需用香以体现礼仪;而在古代,若要出门拜访他人,需沐浴更衣,以香薰衣,主人家则需用香薰房以迎客,客人入室后需以香汤沐手、用香净衣。
无论古今,香与礼总是最佳拍档,从细节处融入传统文化。
李老师与香礼文化
“在做事情之前要有一定的礼仪,比如用香之时,表示要进入认真工作的状态,所需的物品要摆放好,尖锐之物不要对着他人,递、接东西要用双手这都是传统礼仪。”
经过漫长的时间积淀,香礼文化传承至今仍旧提示着我们,在许多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往往是礼仪之所在,更不容忽视。
李老师家里的柜子,满满都是各种制香原料
“香气为阳,味为阴,阴阳要平衡,但是平时我们经常不平衡,而闻香以提升阳气,是古时非常方便的一种方法,但是现在大家都不会使用这个简单的方法了。”
正在制香的李老师
香之内在凝聚传统文化意蕴,外在则具调理身心之功能,此皆为古代人民之智慧,用法简单且效用颇大,但是却逐渐被人遗忘,湮没于人们愈加忙碌的生活。对于这样的情况,李老师深感遗憾和惋惜,她希望能通过对牡丹香制作技艺的传承将“香与礼”的文化延续下去,传递给更多人,让人们在学习制香的过程中正确爱护身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源起生活 香礼唯重
生活中礼仪文化缺失的现象,亦坚定了李老师传承香礼的决心。
静象拍摄 李老师的作品《闻香识洛阳》
“现在学校里面存在学生不尊重老师的情况,没有恭敬之心,老师希望学生们多学,学生学得不好,老师心里很愧疚,但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却发现学生没有一点惭愧。”
她观察到,现代社会中尊敬师长的观念有些薄弱,而学习香礼文化,在制香的过程中怀恭敬心态,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了解香的本质,也是教人尊敬师长、抱有恭敬之心的过程。
静象拍摄 李老师的工作室
从香礼文化中观人之发展,李老师认为,人生不在于获取价值,而在于提高自身价值,学习制香,通过香礼文化看到香中各司其职的香料,制香审己,能对自己多一分激励,在成长中得到他人的认可,实现自身价值。
“大多数人都在埋怨工资高低的问题,我认为,拥有被别人使用的能力,工资自然就高,我经常开玩笑说,你不要跟我说你能挣多少钱,你要告诉我你值多少钱,我们要做有价值的人。”
手工制香的过程
谈及来来往往的学生和客户,她会心一笑,“我们香文化里面主要是以和谐、和合为主题的,这个主题永远围绕着恭敬和包容,在我们这里,学生之间、客户之间的相处都是非常和谐的。”
制香与做人,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主题——和谐,学生有恭敬心,可以学好很多事,更好地融入社会,而在社会中,对他人多一分包容,会更加愉悦,做事的效率也会更高。
授香合礼 香礼育人
当然,香礼文化不仅在于制香用香的过程,从下定决心学习制香之时其便已经开始接触香礼了。
“来学制香的学生需要参加一个拜师仪式,通过仪式来感受传统的尊师爱生的观念。”香礼文化,如香气的持久和淡雅一般,让人们在接触中潜移默化。
李老师希望能过学香制香的形式,借助香材的变化教大家爱护环境、爱护身体、怀恭敬之心,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李文双老师正在采摘原料
如李老师所言,制香原料源于自然万物,但如今社会的发展让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突发疾病层出不穷,这是大自然发出的警示。学习香礼文化时,感触更为深刻。在制香中追根溯源,爱护植物,爱护自然。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草木都是方便治病的,但是我们不会使用,而通过香礼的学习和认知,用我们身边的这些草木来调节我们的身体,爱护我们的身体,爱护所有能给予我们一切的植物。”
静象拍摄 制香的原料
“学生们在学习制香的过程中感受自身,感受自然万物,会突然发现,自己很渺小,什么也不会,然后才会下定决心好好学,提高给予他人的能力,才能给予家人回报,而不是无限地索取。”
观察种种社会现象后,李老师表示,做香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将人们向他人索取的能力转化为为他人奉献自己的能力,这是成就一个美好人生必不可缺的条件。
静象拍摄 李老师作品《宫廷香韵》
“每个香都有它的意义,我们平时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文化性的内容呈现出来。”
牡丹香的制作包含人体五行与日夜变化、四季转换、二十四节气等要素之间的重要联系,将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结合起来,既讲究身体的调养,更讲究文化内涵上的相融,香的制作,便是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展现出来。
静象拍摄 李老师的工作室
古之牡丹香,今为礼仪文化之延续,香气更繁,香礼更盛,制香以承传统文化,用香以习香礼规矩,调养身心,李老师在传承香礼文化的同时也在研习发展香礼文化,尊古不拟古,在传承中创新,将香礼文化其带给更多人。
撰文 | okika
摄影 | okika 飞袖
部分图片由李文双老师提供特此感谢
静象出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