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的特征是什么,消费信贷对经济的影响?
2022-2-16 10:31:38346
一、消费信贷的特征是什么
1、增长速度快,规模不断扩张。
中国居民消费贷款总额由一九九八年的172亿元增至一万五千七百三十二亿元,五年内,其规模翻了90多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12%。
消费信贷在1998年以326%的增速上升,但在2003年,其增速却开始减缓,到了2003年的47.5%。如此快速的发展,使消费者信用占到了银行信用资产的比例(参见表2)。
中国建行是个人消费贷款发展最快的,达到17.1%,而中国工行则是12.2%。目前,个人信用业务已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各大银行纷纷将个人信用业务剥离,成立零售业务部、个人金融部、住房信贷部、银行卡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各种消费信贷的经营与管理。
2、品种丰富,结构体系日趋完善。
中国消费信贷初步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体、汽车消费贷款、综合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组成的贷款业务体系。中国消费信贷结构的主要特点为:
消费信贷中个人住房信贷占绝对比例。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显示,2003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1779.74亿元,同比增长了42.46%,是1998年的27.64倍。
这6年间,个人住房贷款占消费信贷的比重平均超过75%。由于住房贷款的期限较长,更主要的是个人还款意识普遍高于企业,所以个人住房贷款的坏账率非常低,只有0.5%。
因此,个人住房贷款成为消费信贷中最受重视、同时也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产品。2003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余额总计12.358亿元,其中,住房贷款9.780亿元,占整个消费贷款余额的79.14%。
汽车消费信贷成为仅次于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信贷品种。提供汽车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汽车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中国加入WTO后,在汽车价格下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的推进下,汽车消费大幅度攀升,而且贷款购车比例达20%以上,有力地激活了汽车消费市场。
2001年,全国汽车消费信贷余额为436亿元,到2002年末,已上升到了945亿元。2003年春夏之交肆虐的SARS,极大地刺激了汽车消费信贷,该年末,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超过1800亿元,几乎比上年增加了1倍。
信用卡消费信贷金额较小,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银行卡消费信贷功能一直未被中国大多数人接受。
例如:银行卡总发卡量从1994年的842.61万张增长到2002年的49651.95万张,同期,总交易额从5204.86亿元增加到115601.85亿元;
发卡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6.45%,交易额年均增速高达47.34%。
但是与发卡量的快速增长相比,银行卡消费金额却非常小,2002年其消费金额只占总交易额的1.62%,作为消费额一部分的消费透支额所占比例更小。
在中国的银行卡中,主要被作为电子货币,行使转账、存取现金功能的借记卡占绝对优势,2003年第3季度末,在总共发行的6.14亿张银行卡中,借记卡有5.8813亿张,占银行卡总数的95.8%,而具有消费信贷功能的信用卡(即贷记卡)仅有0.2587亿张,只占4.2%。
不过,2003年SARS出现后,基于安全考虑,人们更愿使用快速、清洁的银行卡,许多人开始利用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信用卡业务出现了较快增长,全年贷记卡发行量约为480万张,同比增加了325万张,增幅达209%,卡均交易额约为7400元人民币,远远高于借记卡。
助学贷款份额较小,发展缓慢。1999年至2001年,已累计发放了国家助学贷款14.4亿元,共计扶持了37.9万名学生就学读书。
助学贷款余额已达32亿元(其中国家助学贷款为13亿元、一般助学贷款余额为19亿元)。截至2004年2月末,助学贷款余额为71.8451亿元(其中国家助学贷款52.0614亿元)。
3、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较大。
不同区域的发展不均衡。由于中国的消费信贷政策限制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范围,导致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不少国有商业银行都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沿海、沿江等经济发达的区域。到2000年11月末,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福建五个省份的消费贷款总额达到了1921亿元,占到了全部消费贷款总额的61%,其余省份只有39%。
在消费信贷种类上,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别,目前西部一些地方尚未开展全国助学贷款服务,很多学生无法获得贷款。
不同的金融机构发展不均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居于领先位置,而股份制商业银行所占的比重则相对较低。
截至2002年末,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累计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总额达8886亿元,占全国总消费信贷总额的85.6%,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仅为14.4%。
截止到二00三年十一月,中国个人消费信贷总额已达1800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所占比重分别为81%,而股份型和其他类型的银行则仅为19%。
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国银行的消费信贷增速最高,全年个人住房贷款939.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
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多为空白。中国有8亿多农民,消费信贷在农村的广阔发展空间是显而易见的,某市农户的抽样调查显示,有70%的农民对消费信贷有迫切需求。
但是,消费信贷还是主要集中在城市,对中国部分县的调查表明,消费贷款总量中,县城中的消费贷款占90%强,而农村中的消费贷款不足10%。
二、消费信贷对经济的影响
消费信贷可以促进个人的即期消费,因此,在满足其它条件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来促进整个社会的总需求;
消费信贷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对社会总需求产生影响:
1、假设其它条件相同,那么消费信贷规模的扩大将导致消费需求规模的增长,进而促进整体社会需求的增长。
2、消费需求的增长将会对投资需求产生更大的影响,进而间接促进整个社会需求的增长。
因此消费信贷规模的扩大,会直接和间接的增加社会需求,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消费信贷规模的变化,除了要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外,还取决于商业银行和消费者的行为。
旨在刺激需求的货币政策,只是降低了借款人的成本,至于消费信贷的规模是否因此扩大,一方面取决于借款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另一方面取决于商业银行对消费信贷未来收益与风险的预测和权衡。
对经济运行的实证性分析表明:消费信贷规模变化呈明显的周期性特征,通常比经济周期要提前一些,即在衰退期的后期消费信贷开始增加,拉动经济走出衰退;
进一步增长,使经济由复苏逐渐进入快速增长;而经济的持续繁荣达到一定程度后,借款人的融资成本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融资风险加大,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会趋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