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2022-2-16 10:19:07426
银行信贷风险成因是什么?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有哪些?信用风险从萌芽、积累到发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到期日以前,如果借款人的财务业务情况发生重大的不利变化,很有可能会对其履行能力产生影响,而放款人除了可以约定一般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措施,保证其按期偿还,同时也可以在合同中订立“交叉违约条款”。
一、银行信贷风险成因
从农发行近两年来风险暴露客户来看,涉及多个行业,通过分析风险成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公司的潜在风险。
其原因有:一是民间借贷难被察觉;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存在着民间借贷的问题,但由于银行对此的把握比较困难,在信用体系等信息监控平台上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其利息通常超过50%,甚至100%,而金融成本也会呈几何倍数增长。二是为融资担保公司提供隐性的反担保。
为转移风险,融资担保公司通常要求债权方以外的第三方提供反担保,而此类担保信息在征信系统等信息监测平台上都不会被反映,银行无从掌握。
2、银行先注水再压缩,使资本结构更加吃紧。
在经济发展良好、业务兴旺的时候,银行大量的注资,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一些商业银行尤其是在县域以外的股份制银行开始收回贷款,导致了资金链断裂。
由于金融环境的影响,外资银行特别是外资银行在信用担保方面表现出不稳定性,如果行业不景气,企业资金比较紧张,随意抽贷,对企业造成致命影响。
以上提到的纺织行业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外资银行在短期内向其子公司提供了超过7亿元的贷款,造成了资金链断裂,从而导致了整个集团的停产。
3、因企业担保链风险影响自身经营。
经调查,在前几年市场较好形势下,东营大型企业间自发结成了“担保联盟”,形成了较大的担保圈,抱团取暖,但经济下行后,这恰恰成了引起担保风险连锁反应的传导链。
全行所有企业中仅有3个商业性贷款客户未对外提供担保,21家客户与其他企业存在互保关系。担保圈内涉及企业户数众多,保证关系错综复杂,互保、连环担保、交叉担保等形式交互使用。
担保圈内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关系及或有债权债务关系变得相当复杂和隐蔽。如果圈内一家企业出现风险,往往会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传导至圈内其他企业。
4、内部管理薄弱为信贷风险埋下隐患。
一是信贷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以风险管控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意识。
二是信贷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信贷人员对贷款缺乏相关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前期贷款调查掌握情况和贷前分析不够全面、真实、准确。没有严格按照贷后管理要求去落实,未能真正达到检查和发现风险、控制风险的目的。
三是贷款担保有名无实。对保证人能力测算流于形式,实际担保能力严重不足,客户之间互保使担保更是形同虚设。
二、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准入管理
在授信环节,做到科学核定总量、明确区分种类、严格遵循权限;在用信环节,做到深入调查、详细审查、充分审议、严格审批,提出行之有效的限制条件和管理措施;
在审查环节,探索建立独立审查制度、审查合议制度、审查咨询制度以及审查监理制度。对正常贷款,以加强维护和深度开发为主,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信用便利;
对关注贷款,密切关注不利因素的变动趋势,确保担保的有效性和充足性,抓住客户资产变现、对外融资、改制重组、经营改善等时机相机退出;对可疑贷款,果断、依法强制清收。
2、加强预警监控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
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前移风险关口,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效果。要实现“多渠道”预警。
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综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以及各类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形成“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传递”的工作局面。
要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3、加快信贷调整
市场经营条件下常盛不衰的企业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贷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
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前移风险关口,动态跟踪各类贷款迁徙变化趋势,提高对发展趋势的预见性。
二是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转变。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
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变。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4、加强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就是要不断发现营销机会和客户风险预警信号,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并付诸行动。
要建立贷后管理考核体系,把客户检查过程、信息分析过程、预警预报过程、客户退出过程等纳入信贷工作整体考核范畴,针对每个管理环节和要素制定考核标准和依据,促使贷后管理人员经常、自觉、深入地实施贷后管理,让概念化的管理具体化。
要建立差别化的风险监控制度,在密切监测风险变化的同时,做好对边缘贷款的动态跟踪和监测,制订完善的风险监控方案,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5、培育合规文化
要重视培养客户经理的职业道德,使其永远不越过思想道德的“防护线”,不触及“警戒线”,不触犯“高压线”。
要重视建立符合规范的企业文化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清楚地传达这样一种讯息:对善于发现风险、发现风险、规避风险的员工进行奖励,对违反贷款规则、制造贷款风险、不顾贷款风险的员工进行处罚。
真正营造出一种“不以利益为理由简化贷款流程、以发展为借口灵活制定规则、以同业竞争为借口放宽准入标准”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