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盎然 赋彩象形——郭秀兰绘画作品欣赏_绘画
2021-7-24 14:01:01132
中国文艺历来有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精神传统。深受中国文化和哲学审美思想影响的国人绘画,也往往于不饰雕缋中创造出一大批天真可爱、烂漫恣意的丹青佳作。赏读郭秀兰的绘画,笔者深以为其画面所呈现的也正是这种“首重精神,不求神似”的艺术理念,往往于绚烂丰富色彩的大胆取舍、画面题材的生活化以及造型的简练生动和意境的朴实温润中,透露着妙趣横生和纯真恣肆的艺术追求。
郭秀兰对颜色调配能力强,一幅画中可以曙红,朱砂,胭脂,藤黄,花青,石绿,紫罗兰,等多种颜料表现牡丹花的姹紫嫣红,富丽堂皇,浓烈奔放,为富有激情,随类赋彩,而不拘一格,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除了善于运色彩,笔法也与众不同,笔势变化也是多种多样,提,按,捻,挑,点虱等法,中锋,则锋兼施用来画大幅横幅都是游刃有余。
浓重的生活气息和纯任自然的艺术向往,造就了郭秀兰绘画中天真烂漫的清新自然,更赋予其绘画于画写朴茂而寓意富含诗性和生活哲理的意象天机。因而,其绘画无论热烈明快,还是笔墨淳朴,都于画面构成的语言对比,稚拙朴实的笔墨艺态,以及线条的快慢节奏、画面的明暗变化,展现出平中见奇的构成效果和充满灵性的艺术情趣。
绚烂而纯粹,笔少而意足。郭秀兰牡丹题材的画作,其以传统花鸟折枝法处理画面,用笔率性而色彩绚烂,又以最鲜亮的色彩与最简括的画面构成了大对比、大起落,形成了绘画的艺术气韵。亦是疏朗开阔的笔墨与画图构成。画家用最少的笔触给观者带来了最为宏阔的性灵寄寓,用最强烈的艺术语言冲突让观者领略到了最为深刻的审美至理。
画为心声,艺为心语。郭秀兰的画作都极力强调其绘画中恬淡而豁达的心绪流露,至真而纯粹的精神诉说。我们从郭秀兰绘画中得到的最大感触正是这种“历经繁华返璞归真”的艺术观想,于其可见画家活泼、童稚的艺术美学思想。郭秀兰做事认真,极积向上,做人原则是厚道善良,广交朋友,为社会多做好事善事,老有所为,活出阳光,活出自信,活出精彩。在艺术创作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作品,争取创作出更好作品。(文任书娟)
艺术家简介:
郭秀兰,生于1954年,陕西省西安人,自幼酷爱绘画,擅长写意牡丹。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曲阜子曰美术馆副馆长,北京华夏兰亭书画院院士。18年参加“全国美术大赛”获优秀奖。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