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 洛阳市瞄准市场化、项目化、产业化方向 让牡丹特色产业之花越开越艳_牡丹
2021-6-18 17:48:39185
“十三五”以来 洛阳市瞄准市场化、项目化、产业化方向 让牡丹特色产业之花越开越艳_地方_河南省人民门户网站
产业振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长久之举。市委明确提出,以沟域生态经济为抓手,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走好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切实筑牢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根基。
眼下,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正在上海精彩举办。自5月21日花博会开幕以来,着重展示洛阳牡丹和洛阳牡丹特色产品的河南展区游人如织,一直是花博会会场的热门游览地,国色牡丹“圈粉”无数。
牡丹产业是洛阳市加快构建“755”现代产业体系的特色产业之一。“十三五”以来,洛阳市瞄准市场化、项目化、产业化方向,培育形成涵盖油用牡丹种植加工、牡丹观赏、牡丹鲜切花、牡丹文化衍生品等的完整产业链条。如今,一朵牡丹接二产、连三产、带一产,融合发展势头迅猛,“绽放”出绚丽的特色产业之花。
走出洛阳,打造高品质金字招牌
盛夏时节,自然花期牡丹已凋谢月余,但在洛阳神州园艺公司花圃里,数千盆催花牡丹含苞待放;百余公里外的栾川县千亩高山牡丹(芍药)种植基地,刚采摘的一批牡丹(芍药)切花顺利入库冷藏。
这些牡丹盆花、切花还有一个“特殊任务”——作为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会花,分批运抵上海,一展洛阳牡丹的耀眼风采,同时代表河南在中国花卉界的最高赛场上角逐奖项。
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会长王莲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花博会是集中展示洛阳牡丹科技水平、产业发展、产品实力的重要平台,从河南展区络绎不绝的游客可见,洛阳牡丹必将借助花博会走得更远,洛阳牡丹有这份信心与底气!
信心、底气源自洛阳厚积薄发的牡丹科研能力。前不久,我市又有35个牡丹新品种通过专家鉴定,洛阳牡丹“大家族”成员突破1400个,兼具观赏和油用的牡丹新品种也相继问世。这也标志着洛阳牡丹科研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近年,洛阳市通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质种苗繁育和种植示范基地,实现优良品种、畅销品种专业化生产,在反季节牡丹鲜花高端供应市场独占鳌头。
去年,洛阳市委派牡丹专家携带数千株优质洛阳牡丹种苗奔赴“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在当地成功培植10余个品种的催花牡丹。雄安新区安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牡丹苑负责人赵振杰称赞:“洛阳牡丹在雄安当了标杆!”
作为洛阳的靓丽名片,洛阳牡丹“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稳健。市林业局牡丹办主任张蓉辉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多个省市及荷兰、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或举办花事活动或建洛阳牡丹园,洛阳牡丹由甲天下逐步实现“遍”天下,持续擦亮洛阳牡丹的金字招牌。
项目为王,全产业链条持续延展
牡丹不只是好看,还可入食、入茶、入画、入文创。走进洛阳牡丹文化科技创意园、万景祥、全福等处的生产车间,牡丹糕饼、牡丹花茶、牡丹果酱、牡丹籽油、牡丹永生花等产品生产线一派忙碌景象,扩容提质的牡丹深加工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早在14年,完美融合牡丹文化与陶瓷技艺的李学武牡丹瓷被选定为“国礼”;拥有1000多名农民画师的孟津区平乐镇平乐社区,年销商品牡丹画40多万幅,综合收益近12亿元;18年年底,洛阳牡丹企业参与制定、发布油用牡丹籽地方标准,在全国同行业开了先河。
这些年,洛阳市围绕擦亮洛阳牡丹品牌、扩大牡丹产业规模、拉长牡丹产业链条,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将牡丹进行深层次、多领域开发利用,推动我市牡丹产业向综合性、全链条、高效化转变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产业崛起,离不开龙头带动。触摸洛阳牡丹产业的强劲脉动,项目为王是引领产业融合发展的主线,更是有力抓手和落脚点。“十三五”以来,我市聚焦招大引强,引进了强佑集团、荣元农业等龙头企业,发展牡丹种植,并向二产、三产延伸,带动效应显著;借助区位优势,邙岭大道沿线呈现牡丹深加工产业新布局;洛宁、栾川、宜阳等地的牡丹产业风生水起。
与此同时,洛阳市在大力发展牡丹深加工产业的基础上,持续拓展牡丹衍生产品领域,牡丹瓷、牡丹画、牡丹香、牡丹丝绸、牡丹剪纸等文创产品百花齐放,为牡丹产业拓展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突出特色,“牡丹之花”花开更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从助力脱贫攻坚到推进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绽放出“美丽经济”。洛阳市大力发展的牡丹特色产业,正是践行“美丽经济”的生动实践。
洛宁县赵村镇土桥村是一个典型的旱塬地,当地有说法:“十年九旱,靠天吃饭。”19年,该村流转20亩土地与北京强佑集团合作规划种植油用牡丹,发展牡丹花海观光园,乡亲们依靠牡丹种植、观光旅游,腰包鼓了,干劲儿更足。
栾川县赤土店镇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累计在4个村发展高山牡丹芍药鲜切花种植基地10多亩,乡亲们不仅有地租和劳务收益,还靠着成片的花田开办了农家宾馆,吃上了“旅游饭”。
土桥村、赤土店镇是洛阳市立足现实、变短板为优势,发展牡丹特色产业的具体实践。如今,河洛大地的牡丹观赏园区、高标准种植油用牡丹示范区、牡丹科研基地及油用牡丹种植区、牡丹花茶加工厂等成效显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截至目前,洛阳市累计发展牡丹种植36万亩,牡丹盆花年产量50万盆,年产牡丹种苗22亿株,牡丹(芍药)鲜切花年产8000万支,牡丹企业240家,已“开”出4大类340多种牡丹产品。今年4月,“洛阳牡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领成功,洛阳牡丹拥有了专属“身份证”。
洛阳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洛阳市将持续强力推进牡丹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洛阳牡丹品牌的影响力、文化带动力、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把牡丹产业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产业,让洛阳牡丹化为产业之花、幸福之花、致富之花。
上一篇: 家中养花,就选择6种大花朵的,花期更美更壮观_开花
下一篇: 洛阳瞄准市场化、项目化、产业化方向 让牡丹特色产业之花越开越艳(大力实施“特”“优”战略 走好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河南日报网_牡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