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蕨(膜蕨科瓶蕨属植)_基部
2021-8-15 17:18:36145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详情>>
植株高153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23毫米,灰褐色,坚硬,被黑褐色有光泽的多细胞的节状毛,后渐脱落,叶柄腋间有1个密被节状毛的茅。叶远生,相距35厘米,沿根状茎在同一平面上排成两行,互生,平展或稍斜出;叶柄短,长48毫米,粗约1毫米,灰褐色,基部被节状毛,无翅或有狭翅;叶片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35厘米,略为二型,能育叶与不育叶相似,仅较狭及分裂较细,一回羽状;羽片1825对,互生,无柄,上部的斜出,中部的平展,基部的反折并复盖根状茎,卵状长圆形,长23厘米,宽115厘米,密接,圆钝头,基部上侧有阔耳片并常复盖叶轴,边缘为不整齐的羽裂达12;不育裂片狭长圆形,长45毫米,宽34毫米,先端有钝圆齿,每齿有小脉1条;能育裂片通常缩狭或仅有一单脉。叶脉多回两歧分枝,暗褐色,隆起,无毛。叶为厚膜质,干后深褐色,常沿叶脉多少形成褶皱,无毛,叶轴灰褐色,有狭翅或几无翅,几无毛,上面有浅沟。孢子囊羣顶生于向轴的短裂片上,每个羽片约有1014个;囊苞狭管状,长225毫米,口部截形,不膨大并有浅钝齿,其基部以下裂片不变狭或略变狭;囊羣托突出,长约4毫米。
[1]
瓶蕨分布范围
编辑
语音
产于浙江、台湾、江西(庐山)、广东(乐昌、从化)、海南岛(五指山)、广西(傜山)、四川(重庆,缙云山)、贵州(独山)、云南(西畴、河口、文山、屏边、蒙自、金平、景东、镇康、龙陵、俅江)。本种为我国南部及西南部山地常见的中形附生蕨类,攀援在溪边树干上或阴湿岩石上,尤以小树树干的基部较常见,根状茎分枝繁多,有时满布所着生的树干表面,叶常向四面伸展;在华南地区一般分布在海拔5001000米,在云南则见于海拔10002700米的山地。也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经我国西南部及东南部,北达琉球、日本,向东南经印度支那、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菲律宾、婆罗洲至几内亚。
[1]